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校园风情线

【我们的教育故事】马赓:借新教育的翅膀,办师生喜爱的学校

 2021/09/26/ 11:12 来源:榆中教育

卷首语

  文化最有生命力的内容就是故事

  有故事的教师,教育人生才会精彩。

  教育需要故事,教育因故事而精彩。

  “谁将平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是我们爱满天下的老师,勤奋耕耘的园丁,用那双如剪风云的大手,书写下这一篇篇字字珠玑、句句璞玉的教育故事。每一则故事,都闪耀着榆中教育人的育人智慧;每一则故事,都反映了榆中教育人全员育人的理念;每一则故事,都体现了榆中教育人品格的力量。榆中教育特推出专栏对我县优秀的“教育故事”进行系列展播,让我们一起享受故事的真情,收获故事的感动,演绎出更多精彩的故事人生。

借新教育的翅膀

办师生喜爱的学校

榆中县一悟小学 马赓

  李大钊说:“凡事都要脚踏实地去作,不驰于空想,不骛于虚声,而惟以求真的态度作踏实的工夫。以此态度求学,则真理可明,以此态度做事,则功业可就。”

  ——题记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再回首,我已在教育的路上执着的坚守了三个十年。我生在榆中,长在榆中,奋斗在榆中,见证了榆中教育三十年发展的巨大蜕变。

  初执教鞭 

  梦想破土萌芽

  从22岁开始走上教学之路,第一个十年我把青春献给了课堂教学,从一个刚入职的懵懂青年到努力成长,站稳讲台的成熟教师;第二个十年在榆中县文成小学副校长管理岗位上学习向前,从最初的模糊认识到渐渐清晰管理的重要;第三个十年我有机会践行自己的教育理念——努力办师生喜爱的智慧学园、成长乐园、精神家园。

  孜孜不倦  

  绽放梦想之花

  一直以来,我有个非常强烈的愿望,就是把学校办成让老师、孩子都喜欢的所在,虽然我知道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我愿意为此坚持、付出。曾经看过一幅反映学校教育功能的讽刺漫画——《教育的成果》,一群长得形态各异的学生被送进了学校,经过几年的教育,最后被加工成一模一样、方头方脑的“成品”送出了学校,成了教育的合格品。这种只强调共性、磨灭个性的教育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也看到过这样的情形:家长送孩子到了学校门口,孩子却哭着喊着不想进学校。这是多么可怕的场景,这所学校、这所学校的老师给孩子心里埋下了多么可怕的阴影啊?这种缺乏温度和吸引力的学校也不是我们想要的。

  有人说:“校长本质上就是教师,学校师生是一个共同学习的团队,校长是为这个团队提供服务的人”,我深以为然。校长要做的确实很多:规划学校发展、营造育人文化、领导课程改革、引领教师成长、优化内部管理、协调外部关系、改善办学环境……但我觉得校长最应该做的就是成就教师、成就学生。成就老师,就是尊重教师、支持教师工作,鼓励他们活成自己的样子。成就学生,就是为全体学生、全面发展服务;所有思考,都是聚焦学生全面发展;所有付出,都是为了让学生完美;所有努力,都是为了激发学生的生命活力。

  春生——初识

  由独立到融合

  说来也巧,2016年8月底开始主持学校工作,12月,我校被确定为兰州市二十二所首批新教育实验校之一,由此我与新教育有了美丽的相遇。寒假,我认真拜读了朱永新教授的《新教育》后,我发现“新教育”的教育理念和我把学校办成让师生都喜欢的所在这一愿望是那么的契合,他就是我要找的可以给我理论基础、实施路径、甚至具体策略,帮助我实现教育理想的贵人啊。于是我找来了其他相关书籍阅读,对新教育的缘起和渊源、理念和观点、方法和步骤、定律和法则、四大改变和十大行动、先行实践者的感悟和做法等有了一个比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这更坚定了我校开展新教育的信心,也有了一个初步的策略——融合——把营造书香校园与“来读书”的学校功能融合、推进每月一事与“两星五节三仪式”校园活动模式融合、把培养卓越口才与“从容自信、博学儒雅”培养目标融合、把家校合作共育与家长学校工作融合等等,这种融合可以既不另起炉灶加重师生负担,又可互相补充更加规范。

  凝心聚力 

  孕育梦想之果

  2017年初,我们开始全面走进新教育,以十大行动为抓手和突破口。对于初次接触新教育的我校师生来说,一切倍感新鲜却又前行艰难。在我们一次次理念的引导和动员中,我欣喜发现老师们除了阅读我们统一下发的《新教育》,为了尽快进入新教育,老师们还自发的购买与新教育有关的各种书籍,我们教育人仰慕的朱永新、童喜喜、李镇西、飓风大姐开始走进我校教师的视野和话语体系,我也不断派出老师走进各地新教育培训和展示的会场、新教育的先行学校,那些成熟新颖的做法、精彩的故事、感人的案例、师生的成果,让我们的老师们近距离感受着新教育带给教育人、儿童、家长乃至学校的改变,培训的老师回到学校,都难掩内心的激动和急于尝试的迫切。我也更深地理解了“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的含义。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