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校园风情线

【我们的教育故事】马赓:借新教育的翅膀,办师生喜爱的学校

 2021/09/26/ 11:12 来源:榆中教育

  夏长——行动

  由尝试到坚持

  既然向往美好,就要付诸行动,就要努力做好。于是,我领着我的团队,我们的行动从师生喜爱的学校要有先进的文化开始,我们从传统文化、红色印记、教育规律、办学特色几方面汲取营养,凝练出了更加符合小学生实际、更加符合教育规律、更能凸显我校办学传统、更加满足现代人才要求的基本理念系统,让师生了解、践行;我们的行动从师生喜爱的学校要有优美的环境开始,美化环境、完善功能、彰显细节、规范言行;我们的行动从师生喜爱的学校要有适合学生的课程开始,为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科学合理地规划富有本校特色的学校课程,实现丰富、多元、满足个性需求;我的行动从师生喜爱的学校要有丰富的活动开始,按照“大型活动届次化、精品化,中型活动系列化、特色化,小型活动社团化、经常化,品牌活动班级化、普及化”思想,设计开展各类教育活动,形成了“两星五节三仪式”校园活动模式;我的行动从师生喜爱的学校要有学生喜欢的课堂开始,我们确立了“一悟主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要求课前合理设计、有效引导、自主预习,课中限时讲授、合作探究、积极展示,课后轻负高效、培养兴趣、充分拓展;我们的行动从师生喜爱的学校要有有魅力的教师开始,我经常为老师搭建成长自己、成就别人、奉献智慧、撒播爱心的舞台,培养师德过硬、业务精湛的教师,培养发展自己、成全学生的能师,培养爱生若子、爱生若女的暖师,培养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智师,培养心灵手巧、多才多艺的巧师……这样我们办真教育、有温度教育、幸福教育的愿望才可能实现。

  (一)营造书香校园,让阅读浸润师生的灵魂

  营造浓郁书香氛围之初,我们先尝试让孩子们用书籍的美妙来丰盈自己的生活,引导孩子们借手中的笔来表达自己诗人一般多姿的内心,让阅读搭建起孩子们走向幸福的桥梁就是我们要做的。

  为了开阔孩子的视野,让孩子们有书可读,我们在原来的基础上,建立学校开放图书架、打造智能化图书阅览室、建立班级图书角、制定学生自带交流制度、学校征订报刊杂志下发、印制校刊、选购班级共读图书、图书交换、落实好书漂流计划等等。

  为了拓宽孩子们的阅读,我们积极落实晨诵午读和整本书阅读课。将“晨诵、午读”课列入课表,确定具体时间,安排语文老师指导,同时,亲子共读、整书阅读也有序开展。于是每天的黎明,每个教室里都会此起彼伏响起童谣、对韵、经典诗文、以及《日有所诵》的内容等。孩子们在每天的吟诵中,获得了精神的滋养、习性的熏染、想象的飞跃,孩子们喜欢上了诗意飞扬的晨诵和丰富多彩的午读。

  为了让孩子们学以致用,联系表达,我们开展系列阅读活动,以活动推动读书。读书征文、好书推介、作家进校园、小百家讲坛、中华好诗词诵读比赛、读书卡设计大赛、读书笔记展示活动和课本剧表演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激发了孩子们读书的热情,为书香校园营造起到了有效的推动作用。

  为了让孩子们读写结合,提高兴趣。我们要求师生共写随笔、教育叙事、教学反思、读书心得、诗歌等等,“儿童是天生的诗人”,阅读滋养了孩子们的精神世界,也为孩子们的表达插上了翅膀,孩子们除了抄好词好句、写读后感、写校园生活、还有自编绘本、写科幻故事、写长篇小说的呢。

  我校的种子教师陆翠云在她开展整本书阅读的同时在家长中推进亲子共读,随着时间流逝,陆老师惊奇的发现他们班的家长交流群“鱼戏莲叶间”有了一个奇妙的变化,那就是问作业、东短西长的闲谈、对学校老师的抱怨明显少了,说读书、交流共读心得、述说孩子变化、晒亲子共读照的多了,感觉特别欣慰。

  (二)缔造完美教室,让教室成为宇宙的中心

  我们引导师生们形成富有创意的个性教室文化。班主任带领全班同学和家长结合学校原有的班级名片设计,整合新德育目标要求,重新整合班级文化,设计班级名称、班徽、班诗、班规、班级愿景……

  令我欣慰的是,我们的老师能积极用心的投入新教育的学习和改变中,我校敬萍老师说她在47岁遇见新教育,焕发生命的又一个春天。她说:2017年的3月,我去江苏海门接受新教育的培训,为期3天的学习,让我感受到了新教育的魅力。我先后研读了《教师阅读地图》《新教育》《新教育理念引导下的小学语文情趣语文教学》等书籍,从他们身上我明白了:只要自己耐心地做下去,细心地去感受和梳理,一定会出现柳暗花明教育效果。在新教育人的感染下,我的教育激情再次被点燃。我带领着我班的五十个“小书虫”正式踏上了新教育实验的精彩旅程。

  有同事评价敬老师对教育永远充满激情,敬老师却说其实不然。她说作为一名47岁的中年女教师,曾经有一段时间,自己掉进了人生的低谷,一直生活在抱怨中,抱怨家人,不知道体贴;抱怨学生,不求上进;抱怨领导,不懂得照顾老教师。那段时间,感觉好压抑,一时没有任何的上进心,对自己失去了信心。

  在一次种子教师交流会上,53岁的秦敏教师遇到新教育后焕发了‘第二春’故事激发了敬老师,自此,她苦苦探索、不倦追求,在新教育的路上滚打摸爬:打造书香班级、开发班本课程、师生共写随笔、带领小书虫与黎明共舞、在午间共读、过有意义的节日、探索课堂的“六个维度”“三重境界”……和孩子们无声地改变着、幸福着,乐此不疲。她用邓丽君的两句歌词:“如果没有遇见你,我将会是在哪里?日子过得怎么样,人生是否要珍惜?”来形容她人生精神上的归宿——新教育。

  (三)培养卓越口才,造就从容自信的人生

  我校虽地处县城,但农村孩子依然居多,孩子们腼腆羞涩,缺乏从容表达交流的自信。我们搭建课前三分钟主题演讲、国旗下讲话、节目主持、来宾引导、好书介绍、精彩分享、读书交流、演讲比赛、小百家讲坛、科技作品介绍、经典诗词诵读大赛等诸多平台锻炼孩子们。五年的坚持下,孩子们的世界敞亮起来,在自信流畅的表达中超越了自我。何霄原是一个腼腆不爱在人前说话的小男孩,现在已经成为学校各类大型活动的金牌小主持,陆子涵、张御博等同学从登上讲台就抖成一团、语无伦次,到多次担纲学校展示活动解说,给来宾介绍学校文化,赢得来宾的称赞。

  五年来,通过卓越口才培养行动,我也发现其实我们的孩子远比我们想象的要适应和成长的快,只要我们不吝啬多给孩子们一些展示的平台,多给一些展示的机会,同学们都会大显身手,尽情发挥,自信成长。而自由表达的背后是他们语言组织能力、随机应变能力、交往沟通能力、自信心的整体提高,是终身受益的。

  秋收——总结

  由单薄到丰盈

  五年来,我与老师们常讲一句话:“一个人走得快,一群人走得远。我们一起走得更远!”我们一悟人共同建立了新教育的共识!当阳光成为师生们的品质和气质时,我们的付出就会显得从容与殷实;当阳光成为师生生活的指示和能量,我们的守望就是一季沉甸甸的收获。新教育之路行至于此,相较于五年前,已是欢乐满校园。师生的生命样态变得充实而有活力,他们收获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情感上、精神上的丰盈。

  2017年10月,新教育实验在我校实施近一年的时候我们承担了兰州市新教育实验“营造书香校园、培养卓越口才”的开放活动,我们是拘谨的,但市教育局、兰州新教育实验办公室、县教育局领导给了我们充分的肯定和鼓励;2019年5月,我们承担了兰州市新教育儿童课程开放活动,全市近200名新教育人走进一悟,感受新教育的绚丽多姿、倾听生命成长的天籁、交流儿童课程推进的策略、分享着新教育人的困惑和幸福;2019年9月我们又一次承担全国新教育实验“缔造完美教室”研讨会暨兰州新教育开放活动榆中片的展示任务,老师们尊敬和喜爱的新教育办公室主任张硕果老师来了,她对学校新教育的开展情况和老师的状态盛赞不已,新教育研究院秘书长海门新教育培训中心科长许卫国老师也来了,他对师生的随笔以及阅读成果赞赏不已,一直拿手机拍摄着、记录着。

  冬藏——孕育

  由化蛹到蝶变

  园中桃李年年秀,破土春笋节节高。有了这些经历和肯定,我们的步伐更坚定了、我们的信心更足了,最初的“书香校园”已是“书香飘万家”,可爱的“毛毛虫”已蜕变成了自信光芒四射的“金蝴蝶”,我校新教育实验已连续三年荣获“全国新教育实验优秀学校”光荣称号,有了精神作支撑,教育质量、学校声誉、社会评价,一切尽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中突破。这样的工作状态充满了奋斗的激情,充满了体恤的关爱,也充满了人性的光辉。

  情系教育

  梦想一直延续

  这五年来,尽管劳累、尽管曲折,但我感到收获与幸福并存,五年的磨砺中,我校教师的凝聚力更强了,队伍更加稳定了,积极向上的老师们个个变得富有朝气,教学质量也不断提升,也逐渐改观了社会对我们的评价,越来越深得家长信任,学校课程与活动广受孩子喜爱。用心的教育一定是美丽的,美在人性、美在温情、美在创新、美在坚持,我会一如既往的在管理上用善心、爱心、责任心对待身边的每一个人,用爱岗、敬业搭建起教育事业的平台,吸引更多钟爱教育事业的老师加入我们一悟教师队伍,让我们继续做教育的守望者,看嫩芽初绽,看硕果飘香。

  三十年磨砺,三十年风华,三十年转折,成就了一个不愿服输、不驰空想、不骛虚声、信念坚定的我!

  下一个十年,我的教育情怀依然不变!

  作者简介:马赓,榆中县一悟小学党支部书记、校长,高级教师,兰州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兰州市教学新秀,全国新教育先进个人,多次荣获市县先进个人,优秀管理者,完成多项省市规划课题,多次荣获省市县级各种比赛等次奖。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