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时评

【理论】大力培育跨文化传播人才

 2025/11/14/ 09:08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桑塔

大力培育跨文化传播人才

  桑塔

  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离不开高质量的国际传播人才。培养更多国际传播高水平人才有助于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大力拓展国际合作,促进文明交流互鉴,全面提升国际传播效能。我们要大力培育跨文化传播人才,为讲好中国故事、助力国际传播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

  以中华文化教育为基础。中华文化博大精深,从古老的儒家思想、道家哲学,到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艺术瑰宝,为跨文化传播提供了坚实的文化支撑。跨文化传播人才只有深刻理解中华文化,才能在与其他文化交往时,准确地传达中华文化的精髓。要用世界语言讲述中国故事,以中国智慧诠释人类共同命题,这种能力的培养,只有建立在对本土文化符号、思维范式与价值伦理的系统认知之上,才能在全球化语境中构建平等对话的精神坐标。优秀的文化传播者应具备深厚的文化底蕴,要基于对中国历史文化、文学艺术、社会制度等方面的深刻认知,向世界阐释中华文化的深邃内涵,展现中华文化的生动魅力。因此,加强系统的本土文化教育,培养具备丰富知识储备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复合型国际传播人才,才能搭建文化交流的坚实桥梁,让世界真正读懂中国。

  以文化对比研究为重点。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中,文化对比研究至关重要。文化差异是跨文化传播的挑战,也是交流融合的切入点。对比研究能帮助跨文化传播人才洞察文化特点、优势及冲突点,进而找到沟通策略。为了满足多元文化交际的需求,未来跨文化传播研究应深化与多种文化圈的对比研究。具体而言,应从价值观、语言文化、非言语交际、身份与日常交际、思维方式、跨文化谈判与管理以及节庆典礼等多个层面展开与其他文化的对比分析。只有通过多维度、多文化的深入对比研究,才能为跨文化传播人才的培养提供更有力的支撑,使其更好地适应多元文化交流的环境。

  以分类培养为抓手。跨文化传播涵盖多个领域与层次,不同专业背景和目标的人才角色及任务各有侧重。在“通识教育+专业教育+研究生教育”的框架下,设计个性化课程与教学活动,可全方位满足各级各类跨文化人才的培养需求。通识教育主要面向跨国企业的普通行政人员及涉外技术人员等,重点提升跨文化谈判技巧、团队协作能力与文化适应能力,使其能在多元文化办公环境中灵活应对,推动跨国合作。专业教育旨在培育外语专业人才,要求其精通外语语音、语法和词汇,深入研究对象国的历史文化、社会风俗与思维方式,培养双语或多语的文化转换与创译能力。研究生教育聚焦培养国际中文教师,通过语言文化差异、教育文化差异及跨文化课堂管理等专业培训,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与跨文化适应能力,有效推动中华文化的国际传播与推广。

  培育跨文化传播人才是一项系统而重要的工程,需要从中华文化教育、文化对比研究、分类精准培养等多方面协同推进。通过这些举措,方能锻造出兼具文化自信与国际视野的专业队伍,这不仅是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的关键支撑,更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增进各国人民相知相亲、凝聚国际社会合作共识的重要实践路径。

  作者为兰州理工大学文学院副院长、副教授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