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戴先任
参观著名学府、零距离接触名师、沉浸式体验科技及文化、开阔孩子眼界与格局……暑期将至,研学旅游大热,如何让孩子游有所乐并有所获、让家长可负担并省心放心、让市场参与方合理获利并可持续发展,成为各方共同的期盼。但不少家长反馈,部分产品只要搭上“研学”名目,价格马上成倍上涨。有的研学团货不对板、部分产品价格虚高……(6月24日《广州日报》)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研学旅行有助于拓展学生视野、增长知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早在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就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中小学要对学生参加研学旅行情况和成效进行评价,并将评价结果逐步纳入学生学分管理体系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近年来随着对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重视,研学游受到热捧,“研学热”持续升温。
但目前的研学市场的确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的研学机构收费价格虚高、研学项目质量良莠不齐等。另外,“只旅行不研学”“只游不学”等问题也较为明显,而有的学校组织的研学游,还容易出现形式主义、互相攀比等不良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让部分研学游偏离了正轨,一些研学机构趁机收割消费者韭菜,赚得盆满钵满,这既可能损害学生家庭的合法权益,又与教育部门推进开展研学游的初衷背道而驰。要能促进研学旅游健康有序发展,需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解决。
研学游不能偏离“教育+”的正轨。没有规矩不成方圆,研学旅行市场野蛮生长,与相关标准缺失有很大关系。对此,需要相关部门制定行业的强制性标准,填补标准空白,引领行业规范发展。还要建立健全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评价机制。教育部门也要加强监管与引导,促进学校规范开展研学游,重视学生的体验过程,让研学旅游变得有质量、有内容。学生家长要理性消费,警惕虚假宣传,避免被收割钱包,要认真了解合同内容,了解研学机构相关资质,避免盲目跟风、攀比,还要保存好消费凭证等。同时,对于研学市场乱象,要能加大治理力度,对于侵犯学生权益的不法行为,要依法依规进行惩治,提高其违法违规成本。
研学游不能成了收割家长钱包的“消费陷阱”,研学游不能再“任性游”,而要“规范游”。希望监管部门、教育部门、学校、家长等相关各方,都能守土有责,共同促进研学游走向“研学优”,让研学游回归教育本位。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
相关新闻
- 2024年06月20日【丝路话语】依法治网办网上网 让互联网更好地造福人民
- 2024年06月20日【丝路话语】“外交豁免权”不是违法者的个人特权
- 2024年06月20日【丝路话语】网红卖课乱象频现,知识付费市场亟待规范
- 2024年06月19日【丝路话语】“双千行动”点燃新引擎,人大力量护航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