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时评

【丝路漫评】 支教研学不是“公益秀场”

 2024/06/25/ 09:53 来源: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受商业利益驱使,一些研学机构会将大凉山的孩子包装为“寻求支教老师的学生”,并借此推出“7天收费万元就能拿到志愿者公益证书、乡村助学研学报告”的研学项目。在这些研学项目的渲染下,大凉山似乎成了“公益支教的秀场”。与此同时,那些“被参与”此类研学项目的大凉山孩子,则奔波在各类“公益课堂”“免费夏令营”之间,应付种类繁多、质量参差不齐的支教研学团。

  一段时间以来,拿支教研学做文章、赚快钱的现象时有发生。他们顶着公益的帽子,打着生意的算盘,严重偏离了支教研学的本意。这种所谓的支教研学项目,不仅无法起到帮助贫困山区受教育困难学生的学习,反而占用了孩子们的时间,欺骗了孩子们的感情。把支教作为获取志愿者证书、教育经历、文献报告的捷径,甚至以此为依托开发出一套“走流程”的公益教育项目,可谓是毫无底线。

  在素质教育大背景下,应当提倡“双赢”式支教研学,既让大凉山的孩子们有幸福感、获得感,真正学到东西,也让支教志愿者从中得到成长体验。

  政府和社会公益组织应加大对支教招募的宣传力度,让信息获取和报名参与通道更便捷、更透明。同时,加强专项调研,不断完善支教研学机制,对支教研学者的工作方式、工作时长、专业素养等各方面提出细化的要求。支教研学组织单位要增强法治观念,加强活动管理,杜绝以支教研学为幌子的违规行为,真正让支教研学成为参与者提升能力和丰富经历的平台,而不是投机取巧,以此装点门面。(文字:杨阳/漫画:翁伟洋)

版权声明

1.本文为每日甘肃网原创作品。

2.所有原创作品,包括但不限于图片、文字及多媒体形式的新闻、信息等,未经著作权人合法授权,禁止一切形式的下载、转载使用或者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3.每日甘肃网对外版权工作统一由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甘肃云数字媒体版权保护中心有限责任公司)受理对接。如需继续使用上述相关内容,请致电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联系电话:0931-81597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