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坚持把校园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融合 推进建立铸魂育人共同体

 2024/03/18/ 12:11 来源:新甘肃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用科学理论培养人,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教育引导学生立鸿鹄志,做奋斗者。”今年是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发表五周年。五年来,甘肃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立足学校实际,锚准办学定位,坚持把校园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实践“大课堂”融合推进,建立铸魂育人共同体,着力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致力于打造特色鲜明、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精品思政课。

  立足红色资源优势,坚持“信念铸魂”。甘肃是一片红色土地,在中国革命历史进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把红色资源利用好、红色传统发扬好、红色基因传承好是学院的重要课题。经过持续探索,学院逐渐形成了以红色文化为主线的育人传统,持续开展红色文化传承系列主题报告、红色文化系列主题图片展、红色精神系列主题展览、红色故事演讲、红色情景剧展演、红色道德小品、红歌合唱大赛和红色影视作品展播等八个红色文化特色活动,使大学生接受多元立体化的红色文化教育,促进铸魂育人工作的不断深入。近五年来,依托地方实践教学基地,利用省内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多种形式开展了红色文化育人实践活动。在“多元化、允能铸魂式”实践教学体系的基础上,以红色文化“双进”(即红色文化进校园,红色故事进课堂)为主,多样化红色文化育人实践为辅的育人模式,先后有3万余名本科生参与,通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红色文化活动让大学生沉浸其中、影响深刻、受益终身。活动荣获甘肃省教育厅高校思政教育典型案例表彰。大学生的“四个意识”更加增强,“四个自信”更加坚定,“两个维护”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行动誓言而更加有力。

  突出农业院校特色,坚持“以农育人”。学院扎根西北,利用建立的农村党建研究基地,开展富有我校特色的实践教学活动,培养农大学子“知农爱农、强农兴农”的责任感,服务乡村振兴,主动肩负起兴农报国的使命。2021年学院成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农村党建研究所和乡村振兴政策研究所,2023年获批省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紧紧围绕“三农”广阔天地,积极探索“以农育人”的新机制、新途径、新模式、新方法。近五年来,学院教师深入农村基层开展理论宣讲百余次,坚持开展以科技帮扶为专题的党员主题教育和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广泛开展广泛性农村社会调查,组织骨干教师开展具有“甘农”特色的思政课案例库建设,将鲜活生动的实践成果凝练为特色典型的教学案例,回归课堂,达到实践活动与理论教学的紧密互动。学院研究生成立萤火志愿服务团队、星火联盟志愿者协会,积极开展志愿者活动,及时把党的理论政策唱响在陇原大地。

  开展“大思政课”实践,坚持“赋能育人”。近年来,学院在校内外开展“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坚持“赋能育人”,用“课程+活动”的理念和方法,通过搭建学生校内课外实践平台,探索完善社会实践的主题引导机制、过程指导机制和成果深化机制,创新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形式,有力推进大学生把思想理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实践行动,切实提升大学生实践能力,做到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学院积极推进十八项教改活动,积极打造“一课一品”实践教学特色,不断丰富“耕读羲园”“百村千乡”“思政作品征集”“经典选读”“求是辩论赛”“校园记者行”等特色实践活动,在“体验—认知—志趣—创造”模式中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赋能相契合。

  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贯通学校与社会,拓宽拓广实践育人载体,深度激活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自主学习的主体性,进一步增强教学的鲜活性、吸引力、感染力。2023年,学院积极对接全国首批“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结对行动,与甘肃省环境监测中心站、国网甘肃刘家峡水电厂建立“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聘请基地专家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参与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展览、宣讲、座谈、报告会等多种形式走进校园,积极探索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大思政课”育人格局,从而实现“请进来”“走出去”结成育人共同体。五年来,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3·18”重要讲话精神过程中,实现了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和发展的历史性变化,思政课教师初心使命意识显著增强,思政理论课教学守正创新成果凸显,学科建设和研究生培养有了历史性突破。今后,学院继续以“六个要”的标准强化思政课师资队伍建设,以“八个相统一”的要求实现思政理论课教学工作的高质量发展。(苏平燕 闫翔)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