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教好“山里娃”才是真本事——记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安文军

 2022/09/09/ 11:23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记者 苏家英 通讯员 郑芃生

教好“山里娃”才是真本事

——记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安文军

课间安文军与学生们沟通交流。 新甘肃·甘肃日报通讯员 郑芃生

  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 苏家英 通讯员 郑芃生

  9月6日,2022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我省张掖市肃南县明花学校教师安文军入选。

  在获得这个好消息之前,安文军还忙碌于明花学校的开学准备工作。

  他爱笑,眼镜挡不住他眼中的笑意盈盈,可说起话来却语调铿锵、坚定有力,“我读书时遇到过一位老师,他教给我这个‘山里娃’的,不仅有知识,还有爱、品格和勇气。”安文军下定决心也要成为那样的好老师。

  乡亲们看到教育的力量

  生于斯,长于斯。1993年,好不容易走出大山的安文军,毕业后毅然回到了家乡。

  那年8月,安文军被分配到区教委工作,可他认为,做老师就要上课,就要到学生中去。在多次申请下,两个月后,祁丰学校成了安文军教育生涯的第一个“根据地”。

  “夏天,强烈的日光从千疮百孔的窗户射进来灼人烧心。冬天,凛冽的寒风让人立于讲台如坐冰窖。”安文军说,条件虽艰苦,但看到那些渴望改变命运的孩子的眼神,就舍不得离开。

  “我的大部分学生是留守儿童,我想帮他们读好书。”安文军认为,能把“山里娃”教好,才是真本事。为练就过硬的教书育人本领,无数个停电的夜晚,他秉烛批改作业、查阅资料……

  2005年,辗转两所乡村学校的安文军,来到了明花学校。他一个人包揽了学校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一边照顾生病卧床的母亲,一边给“山里娃”备课上课。

  学校所有学生家长,都认识安文军——这个瘦弱的男教师,利用假期家访了每个学生。

  乡亲们从安文军身上,看到了教育的力量。

  既是恩师又似慈父

  今年19岁的黄艳宁,出生于肃南县明花乡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早产导致她脑功能发育不全、身患残疾。

  因为不便去学校,从黄艳宁上小学开始,安文军就带领明花学校送教团队每周准时去她家送教上门。

  “如果她继续无法入学,得给她指条生路。”2018年,经过安文军的协调沟通,黄艳宁成为了明花乡“牧童之家”的图书管理员,她乐在其中,每天准时去书屋工作、看书。

  安文军对黄艳宁如此,对其他学生也是如此。学生小华(化名)和弟弟也是安文军时常牵挂的孩子。

  小华家离学校近80公里,平时因交通不便,很少回家,外加父母长期在深山放牧,难以陪伴和照顾姐弟俩。因此,周末他们也住在学校,安文军常去看望。

  有一次,安文军回学校看见食堂窗户飘出烟雾,便迅速提着灭火器跑进去,隐约看到烟雾里两个孩子的身影,他一边大叫“快捂住口鼻,趴下!”一边冲过去,用胳膊一边夹一个跑到门外通风处。

  经过询问,才得知他们是想溜进食堂给自己做饭,才引发火灾。这件事后,安文军决定周末去照料十几个住校生的饮食起居,从帮助做饭洗衣,到教会他们生活自理,处处用心。

  与时俱进 传道授业

  “做教育工作,要足够专业、有责任心。”安文军这样认为,并这般践行。

  他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会撰写教学随笔,与同事讨论、自我反思;也会订购教育教学书籍,积极参加业务培训。

  他还摆脱词句束缚,将“爱与感恩”的主题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立德树人的作用。

  大家都评价,安文军的课堂轻松幽默、效率极高,“安老师讲课犹如讲故事,学生们能听懂、也爱听,学得又快又好。”

  但安文军坦言,城乡学校存在客观差距,如何激发农村孩子的学习兴趣,至关重要。

  为开阔这些“山里娃”的视野,安文军一方面为他们购买课外书,另一方面思考和钻研如何利用网络、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形式和资源。

  近几年,疫情之下,安文军加快速度摸索掌握了线上授课的“门道”。从教案编写到课件制作,从录视频、开直播到线上批阅、重点点拨……每一个细节,他都铆足劲、尽全力做好。

  三十年间,一拨又一拨的教师来了又走了,而安文军始终在这里。

  三十年来,安文军所教学生超过3000人,他们奔赴各行各业,遍布天南地北。

  “事实证明,知识能改变命运,我做到了,我的学生也做到了。”安文军如此慨叹,一切都值得!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