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和政县教育系统巩固教育脱贫成果 持续助推乡村振兴

 2021/11/23/ 17:0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马小虎

【疫情防控 教育系统在行动】

和政县教育系统——

巩固教育脱贫成果 持续助推乡村振兴

和政县新建的能容纳2000名学生就读的标准化香子小学。 王绍俊

  马小虎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按照省教育厅相关文件精神,和政县教育系统全员参战、统筹推进、攻坚克难,全面贯彻落实州委、州政府关于振兴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部署,以建设教育强县、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紧盯“两不愁三保障”,立足教育工作实际,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精准落实教育资助政策,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持续推动全县教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目标奋力前行。

  控辍保学工作成效显著。按照“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落”的原则,全面落实“七包八到位”控辍保学工作机制,全县控辍保学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目前,全县6周岁至15周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生42357人,接受教育41707人。

  两类儿童生活全面保障。制定印发了《和政县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殊困难儿童关爱工作实施方案》,成立领导小组,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措施。综合运用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等措施,分类施策,精准帮扶,提高保障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强化家庭履行抚养义务和监护职责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改善农村留守儿童和特殊困难儿童成长环境。截至目前,全县1655名留守儿童均入校就读。

  教育资助政策精准落实。聚焦义务教育,进一步完善学生资助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共落实各项惠民资金13073.88万元。其中,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3102万元,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生活补助资金975万元,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资金3264万元,特岗教师专项补助资金996.98万元,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专项资金888.22万元,班主任费358万元,“三区教师”专项资金74.25万元,学前教育幼儿免保教费补助资金1137.9万元,普通高中免学费、课本费474万元,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228.54万元,省内高职院校建档立卡家庭在校学生免学费、课本费78万元。申请2021年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1496.99万元,涉及学生2121人。

  学校办学条件全面改善。按照科学合理、及时有效的原则,进一步提升全县办学水平,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持续加大基建投入,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条件。通过多渠道筹措资金2.61亿元,在县城实施育才初中、香子小学、西关小学综合楼等24个义务教育阶段建设项目,累计总建筑面积59345.78平方米。

  师资队伍建设持续优化。根据相关精神,招录特岗教师84名;根据《甘肃省乡村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培训工作方案》要求,上报小学全科型教师培养计划27名;实施“顶尖人才”引进计划,从“双一流大学”和省部共建重点师范类院校引进紧缺专业教师13名;安排甘肃民族师范学院、陇南师专“援教顶岗”实习大学生120名,全面解决了教师结构性短缺问题。

  职业技术教育提质发展。进一步加大职业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不断提高职业技术教育环境。投资3200万元实施了和政县职业技术学校综合实训楼、学生宿舍、学生食堂建设项目,总建筑面积10295.96平方米,学校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召开全县“两后生”工作推进会,邀请省内外40多所职业院校开展中职宣传动员大会,积极动员“两后生”接受中职教育;第一时间发布2021年临夏州“两后生”中职院校招生计划及专业目录;各中学大力开展宣传工作,努力做到不漏一人,确保每一名“两后生”都能进入职业院校,学到一技之长。

  教育信息化水平快速提高。逐步建设满足学校信息化教育教学应用需要的基础设施,为全县义务教育学校配备“班班通”、精品录播教室、计算机、计算机教室、地理专业教室等教育信息化设施设备,全面推进“优质资源班班通”。投资220万元,建成和政县智慧教育云平台,通过“城乡互动课堂”“名师课堂”等多种形式,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深化教学点数字教育资源全覆盖,探索“中心学校带教学点”“一校带多点、一校带多校”的教学组织模式,逐步完善强校带弱校制度。

  目前,和政县义务教育适龄少年儿童失辍学实现动态清零,贫困学生实现应助尽助,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不断提升,脱贫攻坚主战场成为立德树人大课堂,为打赢教育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坚强支撑,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积累了宝贵经验。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