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打好“双减”组合拳 守住教育主阵地——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落实“双减”工作综述

 2021/11/23/ 17:01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日报 蓝小锋

【疫情防控 教育系统在行动】

打好“双减”组合拳 守住教育主阵地

——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落实“双减”工作综述

定西市安定区大城小学学生在课后服务时间自主阅读。李永宽

  蓝小锋

  定西市安定区教育局切实提高政治站位,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坚持源头治理,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加强“五项管理”,打出了“双减”组合拳,努力营造良好教育生态,全力保障学生身心健康和全面发展。

  精心安排部署 积极宣传引导

  安定区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安定区中小学“五项管理”工作实施细则》《安定区校外培训机构治理工作方案》《安定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实施方案》,并组织局机关和各级各类学校进行文件学习。先后召开“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政策解读培训会、工作推进会,各学校通过教师会、家长会、宣传栏、网络新媒体等方式,加大对科学教育理念和“双减”政策的宣传解读力度,加强师生和家长对“双减”政策的理解,增进社会共识,凝聚工作合力,推动“双减”工作顺利落地。

  加强作业管理 减轻作业负担

  各学校制定了作业管理办法,建立年级组、学科组、班级三级作业统筹管理机制,健全作业登记、审核、公示、考评制度,加强作业来源、设计、布置、评改等过程管理。作业布置既面向全体学生,又尊重学生学习上的差异性、阶梯性,提倡“基本作业+弹性作业”“分层布置”模式,有效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通过科学设计和布置作业、认真批改和反馈作业,压总量、控时长、提质量,有效解决义务教育阶段突出问题,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

  落实课后服务 提高服务质量

  根据课后服务“一校一案”要求,各学校结合实际制定了具体的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在坚持区级方案基本要求不变的前提下,视办学规模、服务半径、寄宿情况、季节时令、天气变化等具体情况灵活安排课后服务时间、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确保安全有序开展课后服务。秋季开学后实现了义务教育学校全覆盖、有需要的学生全覆盖。按照学生课业“减负”精神,在切实做到“三不”(不上新课、不集中辅导、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原则的同时,实现课后服务内容丰富多元,既安排了作业辅导和自主阅读,又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开展体育锻炼、科普活动等活动,发展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聚焦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效率

  安定区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安定区中小学教学常规管理实施细则》《安定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等文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规范教师从教行为。推进集团化办学,采取名校办分校、组建城区联盟、城乡联盟等方式,成立20个义务教育集团,开展联盟研训和校际交流,以强带弱,缩小校际间差距。实施“塑形工程”“名师工程”“青蓝工程”,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和名师的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深化课程教改,重视校本教研,围绕“减负增效”主题开展小课题研讨,落实全员观课议课制度,实施教师读书工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坚持从严治理 规范机构运营

  强化部门联动,坚持从严治理,全面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严肃查处各类违规培训和侵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格审批准入,不再审批面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科类培训机构。对校外培训机构实行收费公示和黑白名单公示制度,逐步实施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大力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对32家学科类培训机构进行重新审核,压减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21家,压减率达66%。指导各培训机构为参训学生购买校方责任保险,为学生人身安全提供兜底保障。引导各培训机构进一步加大办学投入,强化社会责任担当,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强化督导检查 推动工作落实

  按照国家和省市教育督导要求,安定区教育局把“双减”和“五项管理”作为2021年教育督导的一号工程,制定印发了《安定区中小学(幼儿园)“督考一体化”实施办法》和《安定区中小学教育教学常规负面清单及处理办法》,将其纳入义务教育学校质量评价和督导评估考核体系,推进“双减”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成立专项督查组,对各学校“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等重点工作进行全覆盖督导。各责任督学通过校园巡查、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座谈等多种方式,逐校开展督导。针对督导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各学校制定整改方案,理清责任链条,逐项逐条抓好整改落实。

  下一步,安定区教育局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打好“双减”持久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