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始建于1938年,是全省唯一的综合性省级农业科技创新机构,为省政府直属事业单位,实行省财政一级预算和院所长负责制。
院容院貌-全景
一、主要职能
引领:发挥省级公益性农业科研中心作用,引领全省现代农业发展;承担区域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任务,服务全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建设。
支撑:围绕农业产业发展的技术问题,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支撑全省农业产业发展;加速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科技进步对农业生产的贡献率,为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支撑。
服务:开展农村发展战略、农业科技信息和现代农业经济研究,为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智库服务;开展科技服务和技术培训,引进、培养农业科技高精尖人才,为全省脱贫攻坚提供智力支持。
办公大楼
二、组织机构
专业研究机构(14个):作物研究所、马铃薯研究所、旱地农业研究所、生物技术研究所、土壤肥料与节水农业研究所、蔬菜研究所、林果花卉研究所、植物保护研究所、农产品贮藏加工研究所、畜草与绿色农业研究所、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经济作物与啤酒原料研究所(中药材研究所)、小麦研究所、农业经济与信息研究所
专业试验站(3个):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榆中高寒农业试验站、黄羊麦类作物育种试验站
试验场(3个):张掖试验场、榆中试验场、黄羊试验场
戈壁农业试验点
三、人才队伍
全院现有职工1669人,在职职工867人;博士88人,硕士235人;高级研究人员330人,其中正高级98人、副高级232人;入选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3人、国家级优秀专家3人、省优专家12人、省领军人才39人、享受国务院特贴37人(含退休);省科技功臣2人、陇人骄子2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 1人、岗位科学家13人、综合试验站站长14人;甘肃农业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等高校聘用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42人。
现有二级研究员9人、三级研究员27人。
基点试验站
四、主要研究领域
农作物种质资源创新与保存利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主要农作物高产优质高效栽培技术、区域农业(旱作、节水、生态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农产品贮藏加工技术、设施农业技术、土壤培肥及科学施肥技术、农作物病虫草害灾变规律及综合控制技术、中药材种质资源创新利用和种苗生产及规范化栽培技术、农业生物技术、畜草品种改良、农业质量标准及无公害农产品检验监测、绿色农业研究和农业工程咨询设计等。编辑出版科技刊物《甘肃农业科技》。
基点试验站
五、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
针对全省现代农业发展中的重大关键性技术问题,创新提出了一大批先进适用技术,为农业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和农民增收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提出了河西走廊高产农田水肥资源高效调控技术、沿黄灌区滴灌水肥一体化技术、水土流失和干旱瘠薄型中低产田改良技术。集成提出旱地全膜双垄沟玉米机艺一体化抗逆增产节本种植体系、“化控+地膜覆盖”冬小麦和玉米防旱减灾技术、旱地果园垄膜保墒集雨技术以及主要农作物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等研究提出双孢菇培养料简易通风发酵和冬季温室无土栽培和非耕地食用菌安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提出全膜双垄沟播玉米田除草剂使用关键技术以及肉羊快速繁育技术等畜牧养殖技术。
组建了小麦条锈病菌源基地综合治理技术体系,建立了外来入侵害虫苹果蠹蛾预警综合防控技术体系,研究提出了蔬菜根结线虫绿色防控技术。获得棉花转基因抗虫品系等一大批生物材料。
研制出果品保鲜剂、生物有机肥料、日光温室墙体保温被、苹果白兰地等新产品、新材料35个,新工艺3种。设计建设了2条马铃薯抑芽剂中试生产线以及3种马铃薯贮藏设施。
集成应用旱地玉米“耐密机收品种、增密减氮、缓释氮肥一次性基施、机械覆膜播种、机械收获”技术模式以及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模式;研发的深旋松耕农机具和立式深旋松耕耕层调控等技术,抗旱增产效果突出。
围绕戈壁设施农业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日光温室基质轻简化栽培技术试验、双孢蘑菇高效生产模式、西甜瓜设施无土立体栽培等研究,探索出戈壁农业产业化发展新路。
针对农业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开展了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绿肥插入灌区间套种植替代部分化肥、水肥一体化精准灌溉等研究与应用,研制出适宜玉米、马铃薯、梨等生长需求的水溶肥产品6个,节水节肥效果明显。
六、发表论文及获奖
“十三五”以来,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励68项,其中,获国家农牧渔业丰收奖一等奖2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省哲学社会科学、省科技发明专利奖一等奖各1项。完成成果登记197项,共审定(登记)作物新品种85个,获授权专利160项,发表论文近1400篇,出版专著29部。
2019年,申报各类项目421项,新上项目合同经费1.4亿元,到位经费1.1亿元。获省部级科技奖励成果24项,其中以第一单位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一等奖1项、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14个新品种通过国家或省级主管部门审定(登记)。5个试验站入选国家农业科学实验站。发表学术论文380余篇,其中SCI期刊11篇,出版专著7不。获国家发明专利5项,颁布技术标准25项。
七、省部级实验室等创新平台
国家绿色农业兰州研究分中心
国家大麦改良中心甘肃分中心
国家胡麻改良中心甘肃分中心
国家甲级资质工程咨询中心
国家农产品加工研发果蔬分中心
国家农产品加工业预警甘肃分中心
西北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省优势农作物种子工程研究中心
甘肃省农产品贮藏加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甘肃省马铃薯种质资源创新工程实验室等工程中心
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农业部西北作物抗旱栽培与耕作重点开放实验室
甘肃省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重点实验室
甘肃省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无公害农药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中药材种质改良与质量控制工程实验室
甘肃省小麦种质创新与品种改良工程实验室
1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9个农业部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
13个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综合试验站
八、农村区域试验站
以“七有”为标准,在全省不同生态区域建有22个长期固定的农村区域试验站。一是有地,即有产权明晰的建设用地和长期使用的固定科研用地;二是有房,即有满足基点工作、生活需求且有产权的科研和生活用房;三是有鲜明的学科方向与专业特色,在全省具有相对唯一性、在全国具有独特性;四是有基本科研设施,即有比较完善的野外观测场地,有基本的科研仪器设备;五是有生活保障,能为驻点科技人员提供水、电、暖、餐、卫、网等后勤保障;六是有科研项目作为支撑,长年有科技人员驻点;七是有稳定的正常运转经费。
陇东黄土旱塬(镇原)半湿润偏旱区农业综合试验站
陇中黄土丘陵(定西)半干旱区农业综合试验站
陇东黄土丘陵(庄浪)半干旱区农业试验站
石羊河流域(白云)绿洲农业综合试验站
黑河流域(张掖)节水农业综合试验站
陇中沿黄灌区(靖远)农业试验站
陇南(天水)有害生物防控综合试验站
河西高海拔冷凉区(永昌)蔬菜综合试验站
高台西甜瓜试验站
陇中高寒阴湿区(渭源)马铃薯综合试验站
河西绿洲灌区(黄羊镇)啤酒原料试验站
河西绿洲灌区(黄羊镇)春小麦试验站
陇南(清水)冬小麦试验站
陇中(榆中)果树试验站
秦安果树试验站
陇中(会宁)杂粮试验站
河西绿洲灌区(敦煌)棉花试验站
秦王川现代农业综合试验站
河西绿洲灌区(张掖)玉米及种质资源创新鉴定试验站
张掖节水农业试验站
黄羊麦类作物育种试验站
榆中高寒农业试验站
九、科研仪器设备
全院现有各类科研仪器设备5030台(件),总价值10562万元。其中单价10万元以上的有130多台(件),主要有稳定同位素质谱仪、连续流动分析仪、多功能品质分析仪、火焰石墨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象工作平台、成套录像设备、测土配方仪器设备、便携式光合系统、便携式叶绿素荧光仪、原子分光光度计、液相氧电系统、光合分析仪、电子糖化仪、全自动电脑凯氏定氮仪、谷物品质分析仪、原子吸收光谱分析仪、气质联用仪纯水系统、自动定氮仪、气相色谱仪、双道原子荧光光度计、光学显微镜、荧光显微镜、二氧化碳超临界萃取仪、实时荧光定量PCR仪、超速离心机、流动注射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分析仪、涡度协方差分析系统、植物根系生长检测系统、土壤环境探测仪、便携式光合作用测定仪、色谱仪、红外线分析仪、植物光合测定仪凯式定氮仪、全自动索式抽提系统、全自动化学分析仪、荧光定墩PCR仪、植物光合测定仪、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光合作用测量系统、倒置荧光显微镜、植物根系生长检测系统、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插针式植物茎流仪、野外植物生理生态监测系统、超便携式调制叶绿素荧光仪、植物效率分析仪、高效液相色谱仪、光合仪、荧光显微镜、根系生产检测分析系统、色差仪、多通道TDR土壤监测系统、蒸发蒸腾测量系统、近红外分析仪等。
十、博士研究生引进优惠政策
(一)申请办理D类陇原人才服务卡。
(二)给予不低于50万元的科研启动费.
(三)成本价提供100平米以上公租房一套。
院情概况相关网页链接:
http://www.gsagr.ac.cn/channels/channel_4_1.html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
相关新闻
- 2019年07月03日解析中国古代镀锡青铜器技术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副院长马清林今日甘肃省博物馆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