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甘肃省教育信息化实现历史性飞跃

 2020/10/27/ 14:52 来源:每日甘肃网-甘肃经济日报 记者 张丽丽

【回眸“十三五” 喜看新变化】

我省教育信息化实现历史性飞跃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张丽丽

  “十三五”期间,我省教育信息化实现历史性飞跃,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99.63%,全省93.05%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其中88.28%的学校教室实现多媒体教学设备配备,为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坚实保障。

  基础设施得到显著改善

  “十三五”期间,我省不断加快推动教育信息化转段升级,完善拓展覆盖城乡各级各类学校的教育信息化体系,促进优质教育资源普及共享,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进一步转变。

  “十三五”以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我省充分使用“全面改薄”资金推进教育信息化,2014年至2018年,统筹项目资金20亿元,为办学条件薄弱学校配置计算机18.7万台、多媒体教室设备6.8万套,其中省级资金5亿元集中建设“班班通”,为全省14个市州82个县区的8000余所中小学配备了4万余套“班班通”设备。

  截至目前,全省中小学(含教学点)互联网接入比例达到99.63%,带宽达到100兆以上学校比例为96.52%。全省中小学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普通教室9.66万间,93.05%的学校已拥有多媒体教室。学校统一配备的教师终端、学生终端数量分别为20.41万台和36.55万台,生机比9.4∶1,师机比1.4∶1,开通网络学习空间的教师、学生分别占全体学生和教师数量的92.34%、73.81%。

  “一校带多校”将优质教育资源送到边远地区

  2017年以来,在甘南州、临夏州和庆阳市“两州一市”和23个深度贫困县实施省级同享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示范化项目,完成了23个深度贫困县800所学校(200所中心校带600个教学点)“一校带多校”模式的项目设备建设,以解决农村教学点英语、音乐和美术等课“开不齐、开不足”的问题。

  同时,利用“同步课堂”和“一校带多校”教学模式,将大城市优质教育资源传送到边远贫困地区。2019年,将西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的高中数学、英语每周一次“教研课堂”向“两州一市”18所学校同步传输,引导教育发达地区与薄弱地区通过信息化实现结对帮扶,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缓解教育数字鸿沟问题,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截至2020年7月底,我省依托国家数字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完成17个应用程序的提供者审查备案,完成学校使用者备案数12428所,备案完成率为99.65%。根据教育部统计,我省教育APP使用者备案完成率位居全国第7位。

  “互联网+”支教项目助力农村学校发展

  2019年,省教育厅将“以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公平”确定为厅长突破项目,在“互联网+”教育、学校联网攻坚行动、网络扶智工程、智慧教育、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试点。

  “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自2019年3月开始试点,6月全面实施,省内8所师范院校对口支教9个深度贫困县,原则上每个县确定3个中心校(每校带3个教学点),通过“实地+远程”方式开展混合支教。2020年该项目从9个县增加至17个深度贫困县(区),进一步扩大对口支教覆盖面,提高师范生支教质量,惠及了更多的贫困学校与师生,为教育扶贫扶智作出了积极贡献。截至2020年7月底,全省“互联网+”师范院校支教服务项目已覆盖9个市州17个县区62个乡镇154个行政村175所中小学和教学点,8所师范院校共选派了149名指导教师和352名优秀师范生,开设美术、音乐、英语、体育、语文、数学、科学、信息技术等8个科目,已授课6300余学时,支教班级584个,上课学生总数达到9.2万人次。

  这一支教项目的实施,发挥了师范院校的“准教师”优势,为小规模学校开齐、开好国家规定课程提供了帮助。同时,也创新“互联网+”条件下师范院校师范生的培养模式,把师范生教学能力培养置于真实教学情景之中,使学习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这一支教项目的开展,为我省破解农村小规模学校教育发展困境,解决师资不足问题,促进小规模学校教师成长,提升小规模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等提供了有益探索。 

甘肃日报社关于加强新闻作品版权保护的声明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注有“每日甘肃网讯”或电头为“每日甘肃网讯[XXX报]”的稿件,均为每日甘肃网及甘肃日报报业集团版权稿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每日甘肃网”,并保留“每日甘肃网”电头。

2、凡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