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甘肃省科技馆开启线上主题科普活动 一起来领略璀璨星空的神奇

 2020/03/23/ 15:1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夏苗

甘肃省科技馆开启线上主题科普活动

一起来领略璀璨星空的神奇

类地行星

  宅家久了,肯定有同学想去科技馆了吧!虽然目前各大实体科技馆仍处于闭馆谢客状态。不过,科技馆的工作人员可没闲着,这不,3月正值国际天文馆日到来,甘肃省科技馆在线上开展了“璀璨星空”主题科普活动,让大家足不出户就可以了解天文学知识,感受璀璨星空的神奇魅力。

  除了地球之外,为什么水星、金星和火星不能居住人类?古时候,北斗七星对人们有什么特殊意义?今天,甘肃省科技馆科技辅导员孙莹和刘畅两位老师就为同学们一一解惑。

  为什么水星、金星和火星不能居住人类?

  地球的直径约13000千米,不同于其他三个类地行星,地球上有非常重要的东西:水。具体来说,是地表上的液态水 。它们可以流动、蒸发,形成云层,通过降雨落下,随后与化学物质混合,使它们能完成有趣又复杂的事情,比如维持生命。地球维持生命的能力,依靠水,同时也依靠大气层。

  作为太阳系中的四大类地行星,为什么除了地球之外,水星、火星、金星不能居住人类,今天就给大家罗列一下它们为什么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原因。

  一、水星无“水”。首先水星的两大环境就不适合人类居住。第一是离太阳太近。当它面对太阳时,温度会高达427℃,而夜晚照不到太阳,温度又会低至零下173℃。第二是水星上没有液态水,因为太阳直射的高温,水星上的水完全被高温所蒸发。

  二、金星太热。金星不能住人的原因,主要是它的温室气候。金星有厚厚的大气层,它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大量的二氧化碳,导致了严重的温室气候,使得金星表面温度可以达到可怕的400℃左右。在这样的高温下,人类是不可能有生存的空间。

  三、火星不“火”。火星不能居住人有两个原因,一是大气稀薄。受太阳风暴影响,火星大气层越来越稀薄,大量紫外线照射在火星表面上,同时因为大气稀薄的问题,火星没有办法形成温室气候,和金星表面温度常年高温相反,火星表面温度常年保持在零下,就算是夏季平均温度都在零下50℃。二是没有液态水,因为大气稀薄,火星上的水蒸发到大气层再也没有回到地面上,即使是南北极冰盖在受太阳直射时融化的液态水也很快会被高温蒸发。不过,去年科学家在火星上发现了巨大的地下蓄水层,这增加了在火星上存在生命的期望。或许在未来科技发达的时候,我们能够改善火星的大气,从而使它成为我们人类的下一个家园。

  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的宜居行星,所以爱护地球,就是保护我们自己的家园。

制图·许天野

  北斗七星,你确信真的了解?

  北斗七星,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由紫微垣中的天枢(贪狼)、天璇(巨门)、天玑(禄存)、天权(文曲)、玉衡(廉贞)、开阳(武曲)、摇光(破军)七星组成。在上古时代人们不仅用北斗七星来定方向,它更是人们定季节、定时辰的标尺。

  《天象列星图》:北斗七星,近紫薇宫南,在太微北。是谓帝车,以主号令,运乎中央,而临制四方,建四时, 均五行,移节度,定诸纪,皆系于北斗。

  古人把这七星联起来想象成为古代舀酒的斗形,故名北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组成为斗身,古曰魁;玉衡、开阳、摇光组成为斗柄,古曰杓[biāo]。

  从“天璇”通过“天枢”向外延伸一条直线,大约延长5倍多些,就可见到一颗和北斗七星差不多亮的星星,这就是北极星。北极星所在的方位呢,是正北方,而这也就是利用北斗定方向的原理。

  我国古代人通过长期对北斗七星的观察,发现了北斗七星虽然斗身指向北极星,但是斗柄指向会发生改变。古籍中记载,天皇氏始制干支之名,以定岁之所在。干支历法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节气。斗柄绕东、南、西、北转一圈为一周期,始于立春、终于大寒。这就是二十四节气最初的来历。

  二十四节气既是历代官府颁布的时间准绳,也是指导农业生产活动的指南针,影响着千家万户的衣食住行。同时呢,也衍生了大量与之相关的岁时节令文化,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由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的命名也是源自于北斗七星。可见,北斗七星现在代表的不仅仅是天空中重要的星象之一,也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大家不妨在闲暇时,挑一个看得到星星的夜晚,也抬头试试夜观星象,看一看你是否能找到北斗七星?

  掌上兰州·兰州晨报记者 夏苗

[1]  [2]  下一页  尾页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