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上了投档线,却未被录取,为什么? 甘肃省教育考试院解答关于高招录取疑问

 2019/07/29/ 16:49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夏苗 实习生肖宗凯

上了投档线,却未被录取,为什么? 

省教育考试院解答关于高招录取疑问 

  每日甘肃网7月29日讯(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夏苗 实习生肖宗凯)目前,我省高考招生正在录取的批次陆续有征集志愿的信息发出。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征集志愿投档提出了一些疑惑,比如“为何我填了这所高校没有被录取,而这所高校却在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是如何投档的?”为此,省教育考试院为广大考生及家长答疑。

  A 征集志愿是如何投档?

  为推进招生“阳光工程”,我省对各批次未完成招生计划的高校,均安排一次或数次征集志愿,公开征集符合条件又未被录取考生的志愿。

  以普通类为例,按照规定,征集志愿一般为数个院校的平行志愿,每所院校志愿内最多可以填6个专业志愿及是否愿意服从专业调剂选项。征集志愿一般按平行志愿投档原则,将参与征集志愿的全部考生分文、理科依据投档成绩由高到低进行排序,再从高到低按照1∶1的投档比例投向高校供学校审录。

  那么,为何考生填报了某所高校,没有被录取,而这所高校却在征集志愿呢?这是因为根据平行志愿投档规则,按1∶1进档的考生如果因为所报专业无法满足且又不服从专业调剂,或是身体受限等原因被退档,那么这所学校就会因为计划未完成须再次征集。

  例如,本科一批理工类某校第一次征集志愿有10个计划,如果在填报该校征集志愿的考生中,考生甲排名第11,按1∶1投档,考生甲的电子档案就无法投出。学校对投档的10名考生在审档过程中发现只有9名考生符合录取条件,另一名考生因为种种原因被退档,因此,学校计划未完成须进行第二次征集志愿,征集计划数为1名。第二次征集志愿投档时,假如考生甲在填报该校的考生中排名第1,则档案投出供学校审录;假如考生甲在填报该校的考生中排名第2及以后,则档案无法投出。如果本次进档考生符合录取条件被录取,那么该校就不再征集志愿;如果进档考生不符合录取条件,那么该校仍可再次征集志愿。依此类推。

  所以,部分高校一再征集并不是因为征集志愿无人填报和生源不足,而是因为按录取规则,学校为了完成招生计划而征集志愿。

  B 上了投档线,却没有被录取?

  要明白为什么没被录取,首先,考生和家长需明白投档线的概念。省教育考试院根据普通高校在甘招生计划数和投档比例投放考生档案后,最后一名进档的考生分数就是该校的投档线。

  为方便大家理解,在此举例说明。例如:A院校今年在我省本科一批理工类的招生计划为100人,调档比例为102%,省教育考试院按平行志愿投档规则向A院校正式投出102名考生电子档案,进档考生中,若最后一名进档的考生投档分数为620分(如有同分情况,还要按照规则排序),那么620分(同前)就是A院校今年在我省本科一批理工类的投档线。

  考生和家长需弄清楚,投档线不等同于录取线。院校按其招生章程公布的录取规则对省教育考试院所投的考生档案进行审录,完成录取后,所录取考生的最低分数才是该校在我省的录取线。为了提高考生录取几率,省教育考试院在正式投档之前会进行模拟投档,尽可能保证考生能被尽快录取。

  那么,上了投档线就一定会被录取吗?答案是不一定。

  在平行志愿投档模式下,考生上了投档线被退档,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的原因:

  一、考生身体条件受限

  考生和家长要仔细了解填报院校和专业相关的体检标准,尤其要读懂相关专业的体检要求,并对照《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规定,根据自身条件填报专业。如果考生报了受限专业,就可能会因为体检受限因素而被退档。例如,考生患有严重心脏病等疾病,学校可以不予录取;考生有色盲、色弱等疾病,学校有关专业可不予录取。

  二、不符合学校相关要求

  各高校每年都会在其招生章程中明确相关要求,这些要求主要包括单科成绩、语种限制等。比如,一些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外国语言类专业,考生进校后实行外语教学,对学生的外语基础要求较高,相关学校会在招生章程中作出明确规定。如果考生不符合学校相关要求,就可能会被退档。

  三、不服从专业调剂

  学校按专业录取规则分配专业时,如果考生填报的专业无法满足,且考生不服从专业调剂,这种情况就可能会被退档。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