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教育资讯

甘肃省首个阅读量过亿的文博创意产品诞生

 2019/03/20/ 11:11 来源:每日甘肃网-兰州晨报 记者 张海龙 崔亚明

  据甘肃省博物馆有关负责人介绍,亮相《国家宝藏》的成功尝试,让甘肃省博物馆更加坚定了积极探索“让文物活起来”多种路径的信心,于是就有了与甘肃新媒体集团掌上兰州客户端的这次强强联手。

  双方团队经过多次认真讨论和对第一手素材的仔细遴选,最终保留了表情、动作较为生动、富于喜感的16幅文物图片,由掌上兰州主创人员进行后期制作。2月26日,一组鲜活、生动、趣味十足的文物表情包在掌上兰州APP,兰州晨报微信、微博,甘肃省博物馆微信、微博首发,随后热度持续上升。@人民日报、@央视新闻、@环球时报-英文版、@中国新闻网、@中国国家地理等主流媒体微博,甘肃发布、新甘肃客户端、甘肃省文化和旅游厅、甘肃省文物局、每日甘肃网、甘肃省广播电视总台公共频道、兰州发布等省内主流媒体,今日头条、搜狐网、新浪网、澎湃新闻等国内门户网站纷纷予以转载发布。

  3月18日,记者调取查看了甘肃新媒体集团大数据平台的传播数据,数据显示,截至当天下午6时,该组文物表情包的图文、视频,被330多家官方媒体、2993个各类新媒体账号发布,全网累计阅读量超过1亿次。

  有网友评论:这是历史与现代的完美结合。还有网友一本正经地调侃:“是00后已经开始工作了吗?”而不少当地的网友按图索骥,去甘博找到相应文物展柜拍摄,并发挥自己的PS技术制作了原创表情包,积极互动,与“甘博版”表情包展开斗图。

  这次甘肃省博物馆和甘肃新媒体集团掌上兰州客户端的联合创作,正成为传播甘肃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张海龙

创意+互动,让文物活起来

 

人民日报微博部分网友留言

扫码看更多内容

  文物承载着灿烂文明,传承着历史文化,维系着民族精神。

  如何让深藏在博物馆里面的文物生动地传递、诠释这些“信息”,化被动为主动?这就需要用创新的方式方法,吸引更多的公众走近文物、了解文物,获得深刻新鲜的文化体验。在共享丰富的文化成果的同时,继承历史文化,传递民族精神。

  如何做?近期,由甘肃新媒体集团掌上兰州联合甘肃省博物馆推出的一组以甘肃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为原型的文物表情包文博创意产品就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

  这是甘肃省首个阅读量过亿的文博创意产品。其成功之处,表象是过亿的阅读量,深层次分析,则是表情包制作者顺应了“互联网+”的发展趋势,用创意+互动作为文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借助互联网和新技术平台,用新思维、新方法让文物和公众互动起来。

  在“互联网+”时代,创意是必须的。文物表情包这种创新文化传播的表现形式,让文物立马有了“温度”,具有了“亲和力”。文物表情包在公众间传播,人们津津乐道,激发人们走进博物馆探寻这些文物以及文物背后故事的欲望。让文物以公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深入人心,从而真正实现“让文物活起来”。

  同样,在“互联网+”时代,良性的互动是必须的。以新颖的形式、生动的语言,让文物和公众互动,进一步激励人们探寻文物文化内涵,满足精神层面的需求。潜移默化间,让公众,尤其是年轻人打开尘封的历史,解读经典的文化,继承历史文化,传递民族精神。

  这恰恰是甘肃新媒体集团掌上兰州联合甘肃省博物馆制作这组文物表情包的初衷。创意+互动,不但让文物活起来,而且也让文物“火”了起来。

  兰州晨报/掌上兰州记者 崔亚明

首页  上一页  [1]  [2]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