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 每日甘肃网  >  教育  >  每日会客厅

带着耳蜗的舞者——写在全国第二十八次助残日

 2018/05/21/ 10:06 来源:兰州日报 记者邵其珍

带着耳蜗的舞者——写在全国第二十八次助残日

兰州聋儿语训中心的孩子们在表演节目

  5月20日,在白塔山公园,一群带着人工耳蜗的孩子们跳着欢快的舞蹈,庆祝第二十八次全国助残日。与更多正常的孩子不一样,他们的耳背上装了长长的数据线,犹如天真可爱的“天线宝宝”。虽然他们已经过了牙牙学语的年龄,但每一次不真切的发音,都让家长们感动得热泪盈眶。

  这群孩子来自兰州聋儿语训中心,大多已经接受了两三年的康复训练。小豆豆就是其中的一位。他今年5岁了,小时候因用药过度导致耳聋,来到兰州聋儿语训中心接受了三年的治疗。如今,他已和正常的孩子一样,能流利地背诵唐诗了。在庆祝活动上,他与同学们一起背诵了《静夜思》,赢得家长们的阵阵掌声。

  “小时候,许多人说孩子说话迟是正常的。我们也没有在意,把娃娃耽搁了。”小豆豆的爸爸说,孩子2岁还不会说话,他就带着孩子四处问医,经查,原来孩子的听神经受到损伤,根本听不到外界的声音,故而不会说话。有一次,孩子正在堆积木,他故意走到旁边大吼一声,可孩子只是专注于手中的玩具,对他的大吼无动于衷。他反复试验,屡次绝望,最后不得不放弃。

  一次偶尔的机会,他听说兰州聋儿语训中心专门做儿童听神经损伤的康复训练,就慕名来到这里。三年的艰难陪伴,三年的刻苦训练。从孩子叫第一声“爸爸”,到简单的与人交流,再到背诵唐诗,他经历了常人无法体会的折磨。“这种痛苦更多地来自精神,来自病情的不断反复。”豆豆的爸爸说。

  其实,小豆豆的康复仅仅是兰州聋儿语训中心康复儿童中的一例。早在十年前,听障儿童罗敏文就通过这里的训练,步入了正常人的行列。今年20岁的罗敏文从小就是听力一级残疾人,因为小时候感冒发烧失去了听力,后来到兰州聋儿语训中心接受治疗。几年后,他与正常孩子一样,上小学、上高中,如今是咸阳师范学院一名大三的学生,爱好绘画的他专门报考了视觉传达设计专业,并因为成绩突出获得了各项奖励。“我感觉到全社会应该更多地宣传残疾预防知识,让本不应该残疾的孩子接受更早的康复治疗,减少残疾家庭的痛苦,减轻社会的负担。”罗敏文说。

  “0-6岁是听觉语言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是听障儿童康复的黄金时间,经过我们的不懈努力,兰州语训中心的826名孩子告别了无声世界,回归到主流社会。”兰州市残联理事长孔令利说。近年来,我市争取资金,先后实施了“世界从此欢声笑语”“中央彩金康复项目”“七彩梦行动计划”等一系列康复项目,为视力、听力、语言、肢体、精神等多重残疾人开展免费手术和康复训练,为3260名贫困残疾人和2320名聋儿开展了筛查、免费验配助听器和康复训练,累计为24895名残疾人提供了康复服务。

  “目前,我市听力残疾人有4.8万,其中有50%可通过适当措施加以预防。”孔令利说。 兰州日报全媒体记者邵其珍 文/图

版权声明

为加强原创内容保护,日前,甘肃日报、甘肃日报报业集团各子报、甘肃新媒体集团各平台已将其所有的版权统一授予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进行保护、维权及给第三方的授权许可。即日起,上述媒体采访、拍摄、编辑、制作并刊登的,包括文字、图片、摄影、视频、音频等原创作品,文创产品、文艺作品,以及H5、海报、AR、VR、手绘、沙画、图解等新媒体产品,任何机构、媒体及自媒体未经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许可,不得转载、修改、摘编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并传播上述作品。

如需使用相关内容,请致电0931-8159799。

甘肃媒体版权保护中心